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集团要闻

【一带一路旗舰篇】两座水电站的故事——记斯里兰卡M坝K坝

时间:2019-01-11 信息来源:水电十四局 字号:[ ] 分享

如果将斯里兰卡比作“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那M坝、K坝项目就可谓是这座热带岛国上的“掌上明珠”了。地处斯里兰卡的中部地区,横跨在马哈维利河上的这两座水电站,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家喻户晓的“大工程”

莫若噶哈坎达大坝(M坝)是斯里兰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其蓄水能力为5.7亿立方米,发电能力为25兆瓦,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斯里兰卡岛国,利用较大库容将雨季的贮水调节到旱季使用,中部的水调节到北部使用,意义和作用恰似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能有效的解决斯里兰卡农业灌溉及生产生活用水、电力供应等问题,极大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维护地区和国家稳定。同时,当地农业种植提高精细化耕作水平变成了可能。

M坝项目于2012年7月26日合同签订,同年8月14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31日4台机组全部投产,2018年7月23日电站所产生的电力正式并入国家电网。现在,已经开始为斯里兰卡提供大量清洁绿色能源,对于缓解斯里兰卡电力紧张局面,造福斯里兰卡当地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卡鲁干葛大坝(K坝)项目将为M坝发电项目调水,以保证发电的能力,同时将增加斯里兰卡中部马哈威力河阿班迪支流河水的灌溉能力,扩大流域内可种面积,增加对中北部省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供应,并给东部省地区的工业区提供用水,K坝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业用水,以及防洪的问题,对抵御干旱和防洪,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修复生态,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都有积极的作用,最终提高项目周边人民的生活水平。

K坝项目于2014年3月12日签订合同,同年4月2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8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两座项目均由中国电建委托水电十四局实施。

斯里兰卡的“团宠”

斯里兰卡M坝、K坝项目在建设期间得到斯里兰卡总统和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以及当地有关部委、社会团体等各方的关心与帮助。

斯里兰卡总统9次视察M坝、4次到访K坝,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曾3次来访M坝、2次来访K坝,在建设阶段更是有数不胜数的斯里兰卡部委等多方单位来此考察、交流、学习。

斯里兰卡的最高领导人对两座工程有着不一般的感情。2019年1月8日K坝主体工程完工仪式上,总统西里塞纳亲自为项目题词、签名,他写道:“K坝项目将于今日投入运行,这是对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民生项目,它极大地改善了斯里兰卡的人民生活条件,我谨代表个人对K坝的建设者表示感谢,同时也祝愿斯里兰卡越来越繁荣、昌盛。”

能够得到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褒奖,是对项目建设者五年来风雨兼顾的赶工的最大肯定,这些常年在工地上被晒的黝黑的员工脸上的笑意遮都遮不住。

就连两个项目的员工都能得到总统先生的格外青睐,K坝的主体工程完工后,两大项目群就基本圆满落成了,参加建设M坝-K坝项目员工希望能与西里塞纳总统合影留念,总统得知后欣然应允:“Why not? That’s good!”是呀,为什么不呢,这是好事!总统对民生工程如此关注是好事,M坝-K坝项目得以顺利完工是好事,两座大坝改善了数以万计的人民的生活是好事,中斯人民心与心越来越近也是好事。

保质保量的“中国建造”

险峻的山势,形成了马哈维利河及其支流起伏不平的河道,工程区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强烈,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河流水量急剧增大,旱季又几近干涸,对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十分大的挑战。自签订合同以来,一批批水电勘测人员,跋山涉水进行了无数次地质勘查。业主方不止一次对我们的施工能力产生疑问:“你们可以完成吗?”

项目员工被激发起强烈的斗志。他们拿出“遇山开山,遇水平河”的气势,势要把两座工程建设成斯里兰卡的标杆,名扬东南亚。

斯里兰卡的雨季绵延数月,每天一场瓢泼大雨跟上了闹铃似的准时,但这难不倒两个项目部员工。晴天时他们奔赴现场抓紧赶工,正午接近40度的高温炙烤着地面,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喊累喊停,连吃饭都是风卷残云地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解决,恨不能一天能有28个小时用来工作;雨天的时候他们就窝在办公室里研究施工方案,如何能更快更好、保质保量的赶工建设。他们研究利用以往丰富的施工经验,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小雨季对施工的影响,苦心人,天不负。两座工程最终得以顺利履约完成。

“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如今两座大坝如期完工,顺利投入使用,斯里兰卡政府部门提起两座大坝无一不啧啧称叹,“中国人是工程质量的保证!”我们用最优的工程、最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在斯里兰卡树立起了“中国建造”的口碑。

水电人材的“摇篮”

“嘿,水电站,能人匠手千百万!”

用这句话来形容M坝K坝项目一点也不为过,两个项目可谓是水电人材培养的“摇篮”。五年建设期间,多少鲜衣怒马少年郎在这里成长,从毕业初期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对电站建设运筹帷幄的资深技术工人,无数的年轻人在深山中的两座大坝里成长、成材。

从M坝、K坝项目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研究入手,发表在国家、省部级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多达47篇。《可重复灌浆管在斯里兰卡M坝厂房蜗壳灌浆施工中的应用》《浅谈斯里兰卡Moragahakanda首部水库工程EPC项目质量管理》《斯里兰卡Moragahakanda首部水库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安装》等文章更是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强烈反响,对后续类似工程开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与理论依据。

《英美标准下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及验收研究》《水电领域国际工程关键技术标准应用案例研究-斯里兰卡M坝项目》等7项优秀科研成果被评论称“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一种预制梁的简易吊装装置(实用新型证书)》等3项专利更是凝结了水电人的智慧,得到业内一致好评与肯定。

“苦中苦”与“甜中甜”

如今谈起水电站建设初期的艰苦,都只当做是笑谈,但个中艰辛,没有经历过,是不能感同身受的。

地处赤道,两个电站一年都处于酷暑之中。停水、停电、断网、通信中断是家常便饭;前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上班和下班并没有区别,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下了班最好打发时间的方式是研究工作,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为了白天遇到的技术难关争论得面红耳赤,摆出要吵架的架势,不把对方说服不算完。

有时候遇上断水,大米随便捡捡就下锅,吃到了石头只当是福彩,比过年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还乐呵。

有时候遇到断电,就只能对着莽莽大山和深邃的星空发呆,将对家人的相思寄与一轮明月,唯有孤独,才能完美诠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项目上建设初工期紧张,一年难得抽时间回家一趟,可这都已经算是奢侈。多少父母错过了幼子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多少儿女错过了在父母面前尽孝的机会。

团聚难得,平时只能靠与家人打电话纾解思念,别以为工地上的大老爷儿们都粗糙不懂感情,内心可是柔软着呢,他们嘴上安慰着家人“我们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一点都不想家!”背过身也会偷偷红了眼睛抹眼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道理大家都懂,谁不想子女绕膝,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但是为了项目,为了更大的事业,不得不选择放弃,否则还能怎么办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最艰难的建设期已经过去,大浪淘沙,现在正是收获的时光。

中斯友谊的“常青树”

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方水土,造福一方人民,斯里兰卡M坝、K坝不单单是水电站,更是连接中斯两国人民心与心的桥梁。

2014年K坝项目开工之初,阿卡就是这里的员工了,现在他已经在这里呆了近4个年头。阿卡说:在K坝的这4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几年,我在K坝工作、学习、成长,这里就像我的家一样。

不仅仅是阿卡,还有无数的斯里兰卡周边居民,在M坝、K坝获得了工作机会,有了能够靠自己双手挣来幸福的平台,这就是“民生工程”的意义所在。越来越多的草房变成了瓦房,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变成了汽车,越来越多的孩子有钱买新文具、新图书,越来越多的土地经过灌溉有了收成,越来越多的人民不再苦于雨季洪水灾害、旱季颗粒无数,因为两座大坝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周边的人们提起中国电建无不竖起大拇指频频点赞,斯里兰卡报社和媒体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因为这座工程带给了他们肉眼可见的福祉与便利。

阿卡现在已经过着儿女双全,有房有车的日子,假期的时候他时常会带着孩子来他工作的地方走一走,他说,“我在这里工作了4年,这4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很感激K坝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成为有能力、有技术、而且能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人,我以后一定会更努力的工作。”

阿卡,只是众多当地员工中普通的一员,从工作到生活,从生活到文化,阿卡延续着对K坝项目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朝阳升起,投身工作,每个平凡的人,都在参与创造历史。

K坝主坝全景照片

M坝主坝全景照片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