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在足木足河畔自力更生

时间:2019-01-07 信息来源:西南分局 作者:赵 凤 字号:[ ] 分享

四月的巴拉,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五彩的经幡迎风飘扬,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在这里,一群默默奉献的水电人行走在足木足河畔,坚守在崇山峻岭间,成为大山深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便是西南分局巴拉项目部团队。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这样一个年轻团队,扛着水电铁军的光荣大旗,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足木足河畔,留下了无悔的青春足迹。

困难来了,我们自己排

温室多败儿,逆境是一块优质的磨刀石,使人茁壮成长。

熟悉巴拉项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该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日部乡藏族同胞聚居地区,偏远狭长的进场道路、3000米左右的高海拔、低压缺氧的高原气候、简陋朴素的活动板房、没水没电的生活条件无不磨砺着这群水电人坚强的意志。

然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磨灭大家奋发图强的意志,反而越挫越勇。他们总是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如若困难真的来了,我们也会想办法自己解决!”工作时,他们毅然戴着安全帽,背着工程包穿梭于各个工作面之间。虽一身尘土,虽有痛、有泪,但他们总是表现出最坚强、最乐观的一面。闲暇时,他们总会一起主动找寻生活的乐趣,打篮球、下象棋、采野菜、摘野花,生活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一个年轻团队,除了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外,还要担负起巴拉电站日部乡铁柱岩至射江村公路农村段及部分场内段工程施工任务。该任务可不容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施工范围广、项目多,开挖工程量大、边坡高度高、强度大、工期紧;二是施工道路与部分乡村道路重合,开挖施工爆破区域与乡村道路距离较近,安全问题突出,施工对村民产生影响,与村民协调,保证道路畅通难度大;三是与施工区域内其他标段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立体交叉作业,相互制约、相互干扰。另外,还要受设计变更、天气异常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诸多的困难与挑战,项目部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员工迎难而上,细致梳理生产安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推进工程进展。首先,根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将工期任务分解至每一周,设立节点工期奖励;其次,对边坡开挖进行合理分区,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规划施工道路和出渣流向,科学配备各种性能优良的施工设备,做好各分项工程之间的工序衔接与按时交面控制,确保能够连续高强度施工;同时,积极与业主及监理单位沟通联系,加强道路协调管理,安排专人与地方政府、当地百姓协调联系,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力求得到地方政府、当地百姓的支持;此外,还加强与各相邻标段间的沟通与合作,严格控制爆破单响,降低爆破震动,做好安全警戒,防止爆破飞石带来的危害。

有了解决方案后,项目部不断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干部职工抖擞精神,工地上到处弥漫着热烈气氛,明线开挖工程、路面混凝土浇筑工程、隧道开挖支护工程、边坡支护工程逐渐拉开了序幕,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场景徐徐上演。

物资来了,我们自己扛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句歌词用在这个年轻团队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团结一心,让所有问题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为了保障工程生产需要,项目部会定期采购一批物资材料运往工地,所有物资一到都必须搬运入库,而施工队伍作业人员都分散在各个工作面,调遣作业人员来搬运,距离远不说,还会影响施工效率。为此,项目部职工自己想办法,纷纷提出:“我们年轻,有的是力气,物资来了,我们自己搬!”于是每次物资一到,只要大家接到消息,便会不约而同地赶往工地库房,大家你一箱我一箱地忙得不亦乐乎。要知道,每次将几吨重的物资搬到库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大家却从来没有叫过累,从来没有叫过苦,有的只是手足情,有的只是团结一心的凝聚力。

如今,搬运物资这项本不属于大家的本职工作,却成为大家团队建设的一项特色工作,同时,也为项目部节省了一大笔人工费用。

柴火没了,我们自己劈

项目部食堂有一个用铁皮自制的烧柴火的火炉,冬天用来烧水和取暖。

每到冬天,职工们便会自发地上山捡柴火,细小的树枝用小推车拉回来,粗壮的树干便几个人一起抬回来,虽有些吃力,但大家却有说有笑,乐在其中。

不管柴火质量好与差,冬天烧水取暖全靠它。柴火堆在伙房外,劈柴火也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闲暇时,大家两人一组,拎起斧头、相互配合地劈起柴火来。捡来的柴火都是枯死的树木,稍细的用斧子砍断即可,粗大的得先用铁锯将其锯断后再劈。说实话,好劈的柴火不多,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这类柴火,一般无法取巧,大家只能实干。开头的几斧可能纹丝不动,数斧下去,刚露一丝缝隙,就要用钢锲对付了,先用大锤往里砸,一个钢锲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甚至更多,以期砸得裂纹扩大,再用点劲,柴火便被劈开。渐渐地,经过大家的多次亲身试验,对每一斧用力、下斧位置都能胸有成竹,个个变成了劈柴火的行家里手。

头发长了,我们自己理

项目部地处偏远,购物、理发极其不便。距项目部十几公里处有个日部乡,那是大多数职工购物、理发唯一的去处。

然而今年春节后,乡上唯一的一家理发店不知为何突然关闭了,这可急坏了项目部的年轻小伙,只能眼看着自己的头发一天比一天长。对于艰苦朴素的水电小伙来说,留一头飘逸的长发实在不符身份,但坐三个多小时的车进城理发也不切实际。为此,项目部了解到大家的难处后,为大家买来了理发工具,鼓励大家自己动手解决。业余时间,职工们在网上下载理发视频进行自学,学成之后,谁的头发长了,大家就相互帮忙理。虽缺乏理发经验,可也别小瞧了大家的理发水平,理出来的发型有模有样,小伙们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展现了六局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

这样一个年轻团队,他们凭借着自力更生的勇气和毅力,还承担起了自己从山上拉网线、挂电缆的艰巨任务,一拉便是几公里的线路,虽一身尘土,虽汗流浃背,但他们没有怨言,也没有遗憾,因为他们是最坚强、最乐观的人。

这样一个年轻团队,他们在高山峻岭之间,在烈日暴雨之下,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埋头苦干和勇于奉献的水电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在梦想中编织现实,以宝贵的青春作赌注,远离了人间繁华,忽略了世间亲情,只为了一个梦想:让宽敞的公路通往乡村,让光明照亮千家万户。

这个年轻团队,你们是好样的!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