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年味

时间:2019-03-19 信息来源:机电安装分局 作者:陈霞 字号:[ ] 分享


《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儿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

以前在四川,过年的准备是个漫长的过程。

“磨”是准备年货的第一步。爷爷奶奶把精选的黄豆泡涨,用石磨磨出一窝豆腐,豆腐用筛筛晾起。豆腐凉后,切成小块,放在准备好的稻草上,等着它慢慢地发酵。待长出一厘米左右的绿毛后,放在调好味道的辣椒面里,打个滚儿,像新媳妇换上红妆,再用晾蔫的菜叶子仔细包裹好,入坛密封。一个月后,解油腻的一道好菜——糟豆腐就做好了。

临近小年,糯米挑选干净用水泡到发胀,就该是它们上磨的时候了。爷爷熟练地边用左手转动石磨,边用右手添加糯米,白白的糯米面儿顺着磨盘缝一点儿一点儿地滴到地下的大盆里。磨好后用布口袋吊起,滤掉多余的水分,第二天早晨,圆圆的汤圆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碗里,奶奶特意做给我们尝鲜儿。剩下的汤圆粉子会被密封起来,悬挂在房梁上,它们会在年三十儿和正月里,化身成“滋粑油羹”(北方的油炸糕)和汤圆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过了小年,奶奶在姑姑们的协助下开始屋里屋外地打扫卫生。

年三十儿早上一起床,就会看见爷爷奶奶在掐葱葱、蒜苗,洗萝卜、淘青菜,烧火,淘米,洗碗、盘子、杯子等,我兴奋地爬下床,跟在旁边打下手儿。

准备工作做完后,爷爷神情庄重地在堂屋里摆好装着煮好的猪头和猪尾的筛子,里面还放着一个装满酒的杯子和一枚铜钱。 我和奶奶站在爷爷身后,对着“天老爷”“堂屋神”“灶神菩萨”“土地公公”……一一叩拜,嘴里、心里念念有词。

爷爷奶奶的神情向我传递着恭敬虔诚的信息,我跟在后面小心翼翼,收敛儿童的顽劣,生怕得罪神明。平常人家的拜神仪式虽然没有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但是也是花了一点儿小心思的。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东北生活的时候,年前他们也会边上班边储备过年的菜肴和所需的食材。

爸爸继承了爷爷做菜的手艺,素白肉、麻花、鱼、花生等需要过油的食材,在小年儿后就陆续炸出来了。过年了,鸡是一定要有的,取个“吉利”的谐音。爸爸杀鸡的时候一定会喊上我帮着拎着鸡脚放血,鸡血放完,爸爸会把公鸡尾巴上的毛拔下来,给我做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每日忙着上班的妈妈开始焦虑家里的卫生没有空儿打扫,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大扫除那天很郑重的,要全家参与,扫屋子、擦玻璃、拆洗被褥和窗帘,我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兴冲冲地参与其中。

年三十儿那天,爸爸妈妈忙里忙外,我和哥哥在一旁打下手儿,一桌子菜肴慢慢地把圆桌摆满。我们家的年夜饭,没有华丽的摆盘,但菜式多样,营养均衡,升腾起的是最华丽的人间烟火气。吃饭时,爸爸边喝酒吃菜,边拿出抄着我们最爱歌曲的本子,五音不全地唱起歌儿来,妈妈也在一旁唱和。席间,妈妈会说一些和她的爸爸妈妈一起过年时的往事,爸爸会讲一些从他的爸爸那里听来的,或者自己在书上看到的故事,我和哥哥听得津津有味,不停地追问:“后来呢?后来呢?”年味儿就在这样的追问声中越来越浓。

吃完晚饭,大家一起到院子里看哥哥放烟花。烟花腾空绽放,美艳诱人,年味儿也跟着达到极致。这样的过年方式给我们留下幸福和美好的回忆,让我和哥哥学会了感恩和尊重。

 结婚后,过年时厨房是要强的婆婆的领地,不让我们插手。今年婆婆让我全权操办。心念一动,有空就拉着丈夫、女儿跟着我出去采购年货,一起讨论怎样过这个年,商量年三十儿吃些什么好。年味儿就在这些小来小去的商量中,一点儿一点儿地积攒起来。

有些家庭传统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也是一种强大而积极的暗示,尤其是年三十儿的饺子。每年,饺子煮熟后婆婆都会亲自盛出一碗,按照家庭传统,郑重地摆在窗台上,放上一双筷子,敬神。丈夫每年都会在吃年夜饭的时候,用相机抓拍一些有趣儿的镜头,冲洗出来,妥妥地收藏在影集里。偶尔,我们仨会坐在一起翻看这些照片,相互打趣儿。女儿说这些老照片带来的幸福感,绝不是手机和电脑可以给予的。若干年后,女儿长大,我们老去,再一起翻看,估计会感动到泪崩。

《小王子》里有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为过年那天所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因为有了仪式感,才让写着“年”字的日子发了光,相信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着自己家独特的年味儿。 

女儿的人生路还长,无论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雨,只要她能找到回家的路,就是幸福的,而指引着她回家的,也许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就是那些让人忘不了的年味儿。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