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艺苑

离别

时间:2020-11-19 信息来源:试验检测中心 作者:杨利 字号:[ ] 分享

昨天晚上10:51的火车,先生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工地,坐了近40个小时的火车,只为回来见姨夫最后一面。他们的感情本就亲厚,奈何姨夫病入沉疴,这一离别怕是永远。

今天中午12:33的动车,爸妈启程要回到大连老家,不辞辛苦地赶来我家,只为在我回项目之前,再来见一见他们的女儿、外孙。相聚只是短短几日,但离别却常常是以“年”为计。

两天后,我也将踏上回项目的列车,不敢去想象离别时的场面,怕孩子的声声哭喊,刺痛心扉;怕孩子的眼泪,击碎了离别时的果敢。

人间有万种情怀,我说离别最是残忍。和姨夫道别时,老公潸然泪下;和爸妈离别时,我泪流满面。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哪怕只是短暂的,也想看一眼,再看一眼;抱一下,再抱一下,总是希望晚一点,再晚一点离开彼此的视线。离别的滋味是那样的凄凉,就连说声“再见”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坚强。

从事水电行业多年,面对过不计其数的离别场面。与父母、与子女、与朋友、与领导、与同事……一次次的离别让我明白,人生的这场旅程,相聚与离别总在每一个“路口”被反复地上演。有些人,会与我们很快再相聚,在下一个机缘到来的时候,在最合适的时间,上演一场最合适的相遇。或是意外的,也或是意料之中,期待之内的,总之,相遇了便是有了新的缘,珍惜以待;有些人,离别了便是离别了,渐行渐远,或终不得相见了,或再见已视而不见。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与父母聚少离多,这次见面竟是长达两年之久的期盼。所以,当与父母再次离别时,我的内心是愧疚的。每见一次父母,他们便会老去一些,曾经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爸爸开始牙疼,吃不下东西;曾经自认最美的妈妈背驼了,走路迟缓。送站时,因为疫情,我们都戴着口罩,在他们进站后转身回头看我的瞬间,我见到两双红红的眼。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一味地跟我摆手,示意我“回去吧,回去吧!”

其实,我懂他们的内心,他们舍不得我、心疼我,却又需要万般无奈地放手,支持我在我自己的人生领地上打拼。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想起曾读过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父母与子女的离别,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却又不敢声张的纠结与矛盾。

为人子女,我也已为人父母。想到要和儿子、女儿离别,我的内心很是纠结。儿子4周岁多,已经跟着我辗转了三个项目;女儿2周岁多,在项目上学会了走路、说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别人得不到的快乐,也有数不清的酸楚。以前把他们都带在身边的时候,多少会抱怨项目上的条件有限,给不了孩子们理想的童年。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我又开始纠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选择让孩子们留下来,可以让他们拥有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却让他们拥有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离别,离开妈妈时刻的陪伴和呵护。

身边太多人告诉我:“陪在孩子身边吧,他们需要你,工作在自己家附近应该也能找到,可能不比外面赚得多,但对孩子的陪伴是无价的。”这些道理我自然都懂,但是,终究没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坚持自己的工作,为什么这样无奈地选择离别。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跟我身边的同事们一样,为了这份“喜欢”坚持着、奉献着,也承担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离别。

每个人,都会从孩子变成大人,会成为他人的伴侣也会成为他人的父母。小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觉得害怕,觉得有父母在,有依靠。他们的庇护,就像是黑暗中亮起的灯塔,总能指引着我靠岸。可是,慢慢长大,离开他们的怀抱走向社会,一切只能靠自己。

我的父母人已老、发已白,他们再也不是让我依靠着,威猛的样子了,我唯有自己扛起这生活,给予他们爱的回馈;我的子女还很小,稚嫩的小脸写满了对我的爱,我唯有扛起这生活,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们习惯了每天早起挤地铁,习惯了由一座城市穿梭到另一座城市,习惯了工地的艰苦条件,习惯了有苦自己咽、故作坚强,最重要的是我们习惯了离别,也懂得了离别。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谁是容易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有一次次狠狠地磨砺自己,才能长出一身坚硬的铠甲。就像父辈为了我们努力奋斗一样,我们也理应更加努力。

都说小孩子才害怕离别,大人是在计划着重逢。离别、重逢,因为有了离别时的痛,才更能体会到重逢着的甜,这好像是一种美丽,是用目光丈量不出的秋水。纵横驰骋的思念望穿别离,惆怅,但不怅然;遗憾,但不悲观,因为重逢的希望一直在心底燃烧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且行且珍惜。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