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集团要闻

【党建引领 深度融合】“红色引擎”引领水电建设创新——杨房沟水电站党建引领工程建设创新纪实

时间:2020-11-20 信息来源:新闻中心 水电七局 华东院 作者:耿兴强 陈 果 李俊敏 陈 雷 杨 博 字号:[ ] 分享

五年,可以发生什么?对于水电领域来说,它是一个加速发展的短暂经过;对于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杨房沟水电站来说,则是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的创新历程。

“一体化、一家人、第一次”——五年前,工程开建之即,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用“三个一”为电站建设指明了方向。水电七局和华东院组成联合体,在国内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中,首次以EPC总承包方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开工以来,建设者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融合”,秉承“自律、创新、共赢”的管理理念,持续深化对EPC模式的实践,全面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探索形成了以一体化、自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 “四化”管理为代表的、具有杨房沟特色的管理体系。

项目实施近五年,安全生产形势有序受控,工程实体质量稳固提升,合同节点普遍提前,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提前完成大江截流,提前完成地厂开挖支护,提前完成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提前完成首台机组转子吊装……

一座电站,诉说着党建引领的磐石之心

 杨房沟水电站,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被誉为“第二次鲁布革冲击”,将引领我国水电建设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实践。

破藩篱,涉险滩,在改革的历史大潮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强劲的“红色引擎”和坚强的政治保证。水电七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华东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春生深知杨房沟工程的重大意义,提出同舟共济打造利益、责任、生命共同体,把杨房沟建成一座质量效率标志性工程和互惠合作的典范工程的明确要求。

一条路,有时通向的是诗和远方,有时连接的是一种命运和全部梦想。那么开启第二次“水电革命”的历史重任,为何偏偏是中国电建?

答案不言而喻。中国电建作为水利电力工程及基础设施投融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集团,电力建设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第一。

如果这些还不够,那么25年时间够了吗?雅砻江公司自1991年进军开发雅砻江流域,就携手中国电建建设了二滩、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世界级工程,带动了水电行业的技术进步。25年风雨同舟,电建人用坚守、诚信和实力赢得了信任。

新模式下,杨房沟水电站的建设,更是为这份信任增光添彩。为强化管理模式转型升级,推动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总包部党工委开创了大型水电EPC项目中的党建管理新方法,以“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攻关小组”等载体为抓手,依托“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创新创效工程”,通过“党建+”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全方位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实现两岸高边坡危岩体治理、基坑开挖、厂引洞室开挖、大坝及厂引系统混凝土提前转序浇筑、大坝钢衬金结制作安装、1号机机电安装等重大节点目标。

“新的模式,是压力,更是动力。”总包部党工委书记陈雁高坦言。在党工委的领导下,项目建设者们把压力化为前行的动力,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笃定信念、敢闯敢拼。

“时间是理想的答案。”经过近五年的落地检验,“三个一”战略方针成效如何?设计与施工是否能很好地融合?互补优势能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与管理创新成效如何?在硕果累累的杨房沟,我们找到了答案。

“常规模式下的水电建设,通常是设计跑‘上半场’,施工单位跑‘下半场’。杨房沟有所不同,是设计施工联合‘跑全场’。”总包部党工委副书记赵胜利形象地比喻道。

在“全场”赛道上,总包部实行设计施工同吃同住同薪同酬,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将设计院的严谨思路、技术优势和施工单位的现场经验、设备资源充分整合,共同服务工程建设。

设计与施工相互会签,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杨房沟的每张设计图纸都要经过工程管理部及具体实施工区共同会签,主动吸纳施工工区的意见并融入设计方案中。重大施工组织设计报审前,由设计进行会签,确保施工方案实现设计意图。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化学反应,就这样发生着。

“EPC模式下,实现设计施工技术一体化,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较好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总包部副经理徐建军解释道,优化是满足业主和总包方双赢的结果。

雅砻江流域两岸悬崖峭壁,雄奇险幽,危峰兀立。位于流域中游河段上高山峡谷区的杨房沟水电站,边坡两岸危岩体众多,治理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2018年,左岸坝顶卸料平台垫层混凝土面上出现三条裂缝,经严密审慎推断,研判裂缝是由于f27断层的走向发生了变化,随着边坡开挖,岩体出现卸荷而产生的。这一突发情况,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险情就是命令!发现险情后,总包部党工委联合业主、监理当即全力抢险,组织领导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各工区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和“青年突击队”断层处理小组。作为党员,总包部工程管理部主任蒋胜祥冲锋在前,带领工程管理部管理人员,日夜轮流盯防在边坡安全加固施工现场,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生产中的任何问题。“那段日子,设计工区白天现场勘探、研讨方案,晚上修改设计,准备第二天的汇报材料,连续熬了四个通宵,才终于在一周内给出了各方肯定的解决方案。”大坝工区全面协调施工资源,持续优化施工方案,改变原开挖方式,采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深孔微差爆破法进行开挖,施工高峰期,现场近2000人同时作业。经过30余天的“大兵团作战”,终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330余束锚索的设计与施工,成功攻克f27断层风险。

“30多天攻克这样的险情,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相较于传统的建设模式,这样的速度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杨房沟党工委看来,这都得益于EPC一体化的管理优势。

也正是在EPC一体化管理优势下,大坝2018年10月3日提前完成坝基开挖;10月25日坝基提前通过验收;10月30日,提前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并以平均6.2米的月上升速度节节攀高,创下“杨房沟速度”。

一座电站,蕴藏着工程创新的澎湃动能

建设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EPC项目,为中国水电树立行业标杆,需要的可不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要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何而来?总包部党工委深知,只能从探索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

一场“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持久战,就此在杨房沟拉开序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就是杨房沟项目建设的“利器”。总包部协同参建各方,建立首个大型水电工程设计施工BIM管理系统,形成了覆盖全工程、全要素、多角色、多层级、全生命周期、多源数据全面采集与共享的EPC项目智能建造统一平台,一举打破过去“业主建一个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院做一套三维设计、施工单位又搞一套智慧工地”相互割裂、沟通不畅的情况,开拓了水电行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和方法创新发展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模型可以真实反映现场实际施工状态,杨房沟BIM模型应用精细至单元工程级,从而实现与进度管理、质量验收、投资管理等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孪生电站”,为后期智慧化运营奠定扎实基础。智能建造统一平台通过集成智能温控、智能灌浆、水雨情测报、安全监测、视频监控等智慧工地建设技术与手段,提升工程建设的全方位感知能力、问题洞察能力,以及实时风险管控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杨房沟水电站EPC工程数字化技术综合应用”获得2020年第四届中国电力数字工程(EIM)大赛特等奖。

就智能温控来说,智能温控系统其实就像是给大坝装上了一根根体温计,当检测到大坝“体温”较高时,系统经过一通精准计算,便会自动开启“降温神器”智能通水系统,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把控。建设者们再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进行冷却通水而跑上跑下,现在只需要监控系统、处理异常就可以确保大坝每时每刻都处于“常温”舒适状态。

数字化“利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杨房沟自开工以来,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向前高速推进,究其原由,与总包部围绕标准化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息息相关。

在党工委的领导下,总包部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杨房沟项目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编制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基础处理、机电金结安装等主要工序的工艺标准化手册40余册,建立质量、试验检测、测量、档案等各项制度30余项,全面推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创设了我国水电行业第一个质量展厅,和雅砻江流域的第一个安全体验厅,通过理论与实物观摩、体验,以直观方式为一线工作者宣贯质量标准与安全教育;紧扣电建集团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要求,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大型水电工程EPC项目安全管理的“金钥匙”,即“一个手册、两个规划、七个台账”,做深做实做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质量管控APP、安全管控APP等一系列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增强质量、安全、进度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标准化水平。

“作为党员,要在技术攻关中冲锋在前。”设计总工程师殷亮如是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包部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技术攻关的脚步从不停歇。针对狭窄河谷高拱坝结构深化研究、大泄量异型水垫塘泄洪消能深化设计、超高陡边坡及高位危岩体处理、大规模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支护、旦波崩坡积体处理、金波石料场开采、高山峡谷区过鱼设施设计、发电工期调整可行性研究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总包部组织开展了深入的勘测、设计优化创新工作,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降低施工难度,为项目增值。截至目前,总包部完成并通过审查的设计优化项目共计30余项,经过总结、提炼,已获得省部级奖10项,专利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一座电站,编织着绿水蓝天的生态梦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杨房沟水电站建设为绿色工程、环保工程,成了总包部党工委最牵挂和关心的问题。

建设过程中,总包部党工委切实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三同时”要求履行环境管理责任,落实污水处理、扬尘防治等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深入开展“净土、碧水、蓝天”三大保卫战,妥善处理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推动杨房沟水电站绿色工程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里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体系。总承包部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构建保证和监督两大体系,制定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考核实施细则等十余项管理制度,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设计及“三同时”实施方案,全面、系统、适时、有效地指导开展电站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这里有雅砻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雅砻江中游鱼类增殖放流站是我国已建规模最大的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之一,承担雅砻江中游卡拉、杨房沟、孟底沟、楞古等4个大型水电工程的鱼类增殖放流任务。如何做好开发与保护并进,总包部党工委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前瞻性做好流域内生态保护,采用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于2018年成功建成全国首个采用仿生态野化训练鱼类的增殖站,通过增殖流放,全面维护雅砻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有超高的环保等级,因为这里占据着四川省的四分之一的森林面积,发现一个烟头就罚款一万;这里有严苛的环水保施工要求,工程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分别治理,实现污水零排放;这里有明确的文明施工要求。开挖不扬尘,车过不留痕;这里有高昂的罚款额度,上限可以达到5000万人民币……
     面对这些,总包部不讲条件,从自己做起。施工现场的风管、水管、电线、电缆支架全部采用测量仪器放点,把水平度控制在1厘米之内;施工设备、车辆、道路定期维护保养;施工现场增设垃圾桶,收集所有零星垃圾;现场配备专门吸烟室;配备标准化、环保移动厕所;对于营地建设,统一购置垃圾桶50个;辅助工区专门的垃圾车每天对所有工区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水车不停地在所有道路洒水,进行有效降尘……在质量监督总站验收专家组的检查中,杨房沟砂石加工系统与低线混凝拌和系统更是获得绿色“花园式工厂”的美誉。

除此之外,为了全面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施工结束后,总包部结合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各类施工迹地实施陆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措施。目前已经实施绿化面积超50万万平方米,土壤流失控制比达1.02,拦渣率达99.98%,扰动土地整治率达65.5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50.33%,林草植被恢复率达39.12%,林草覆盖率25.78%。

一座电站,凝聚着企地相亲的感人故事

雅砻江水,浩浩汤汤,见证了电建人攻坚克难、探索创新的高光时刻,也沉淀下了饱含温情、默默奉献的央企责任。 

十多年前,工程前期勘察先后修建了45公里的便道,一座可供汽车通行的跨江悬索桥和两座勘探便桥,不仅解决了勘察期间材料、设备运输的问题,也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交通出行难的问题。随着勘察外业工作的逐步完成、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杨房沟和卡拉勘察营地2座小水电无偿捐助给地方,解决了当地高海拔、偏远山区仍有一些村组还没有通上电的用电问题。

工程开工以来,总包部党工委始终坚持政治站位,有序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上班时间到了,打点好家里的一切,彝族姑娘朗基祝木走出家门。她比大多数人都要幸福,因为在总包部党工委的帮助下,她和她老公王军华就在离家几公里的杨房沟水电站拌和工区上班。

走在家门口的水泥大道上,她脑海中还会经常浮现生孩子时候的狼狈,那时候的雅砻江镇地处偏僻,道路不变,雨季更是泥泞不堪,要去趟县城,一个字“难”,生孩子只能找村里的接生婆到家里。而现在,随着电站的规划建设,家乡通上了水泥路,身边的人生孩子都去县医院。

连接起祝木家乡生命线的这条水泥路叫卡杨公路,由中国电建勘测、设计、施工,全长92.3公里,2014年建成通车,路线沿雅砻江左岸布置,途经三桷垭乡、卡拉乡、麦地龙乡等多个乡镇。“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山沟沟里,以往出行只有半米宽的人行便道,运输东西只能依靠人背、马驮;有些便道年久失修,特别是在雨季期间,随时都有安全风险。”看着眼前宽敞的水泥大道,回想起过去的生活,祝木忍不住感慨:想破天都想不到家乡会有这样的变化。

“很幸运,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既增加了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祝木目前在电站负责打扫卫生,月收入3500元,丈夫在砂石系统负责胶带机运行,月收入超5000元。在杨房沟水电站建设的加持下,祝木所在的雅砻江镇,已是木里县首批脱贫摘帽的乡镇之一。谈及未来,祝木激动的说,“想要跟着中国电建一直干下去”。

祝木夫妇只是不用离开家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其中一户。杨房沟开工近5年,共计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48人次,涉及木里县麦地龙乡、旦波村、里尼村、尼尔村等周边20余个村庄,覆盖了近70%的家庭。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电建深入贯彻国家稳就业政策,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为当地提供就业783人次,创历史新高。

“感谢中国电建的叔叔阿姨们,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像叔叔阿姨一样建设祖国。”同样对中国电建心怀感恩的还有木里县雅砻江镇小学、麦地龙乡小学、卡拉乡小学和三角桠乡小学的上百名师生。这些学校地处贫困山区,办学环境和条件较差,生活学习条件艰苦。自2016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总包部党工委每年“六一”都要组织建设者走进学校,为可爱的孩子们送去礼包、教学器材、体育用品、学习文具、甜点等;并使用捐赠的投影仪为孩子们开展多媒体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知识和外面广阔的世界。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杨房沟这个世外桃源紧张起来。疫情爆发后,总包部立即组织召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专题会议,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形成联防联控网络,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 “防护网”。面对抗“疫”复工两手抓两手硬,总包部党工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成立党员工作小组,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编制出台疫情防控手册知识普及篇、操作指南篇,同时“地毯式排查”、“洁癖式入场”、“举枪式关怀”、“高考式吃饭”、“全方位消毒”等疫情防控模式不断升级开启。全体党员挺身而出、冲锋一线、攻坚克难,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让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在战“疫”一线。

由于防疫得当,电站成为木里县最早执行封闭管理,最早得到地方政府验收,最早实现复工复产的单位;随着复工复产战役的打响,电站建设有序推进,总包部认真落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不断增强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陆续采购水泥16.33万吨,粉煤灰4.6万吨,钢筋2.3万吨,助力原材料供应链复苏和经济稳定恢复。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工程之一,电站建成后,将对改善四川电网枯期水电出力不足,优化四川电源结构具有较大作用。由于电站枢纽工程区和库区涉及凉山州木里县和甘孜州九龙县,电站建设将变藏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民族地区经济造血功能,发挥维护藏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雅砻江水,奔腾不息,激荡在杨房沟绵延的青山之中。那是大自然的生机与希望,也是百万千瓦级EPC水电诞生的蝶变交响,更是代代水电人祈盼市场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方向。

杨房沟水电站清洁能源的光芒,正一点点照进现实。


杨房沟水电站大坝


“扬梦党建”之“党员先锋号”授旗仪式


杨房沟水电站2号机组定子吊装成功


雅砻江中游鱼类增殖放流站


杨房沟水电站工程主厂房


党员攻坚小组研究如何将断裂在动锥体下支撑环内的螺栓取出


疫情期间,党工委组织党员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