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妻档到全家福 ——一个“六局家庭”跨越十年的接力 | ||||
| ||||
喜马拉雅南麓的尼泊尔崔树里河畔,电建人的奋斗足迹已在这片山水间深深镌刻了数十个春秋。杨新勇、黄丽夫妇,也跟随着公司的脚步,在这片异国的山水间,度过了他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十年。 如今,这个故事里多了一个新角色。他们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杨熳,加入了水电六局,成为一名新的电建人,并来到这里工作。与父母团聚,更与父母同行,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宏图中,稳稳接过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棒责任。 十年前,杨新勇和黄丽初到尼泊尔时,女儿杨熳刚上初中。十年间,他们从技术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骨干,参与修建的水坝点亮了无数尼泊尔家庭的灯,成为深受信赖的“老尼泊尔”,而留守在家里的女儿,则在时断时续的电话视频里悄然长大。 哪个小女孩不希望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女儿的委屈,黄丽都看在眼里,每每想起,内心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拧了一下。没有父母出席的家长会,没有父母陪伴的生日,没有父母接送的大学寒暑假,还有那些电话里不知从何说起的小女孩青春懵懂的小心事……母女俩只能在短暂的回国休假的日子里,笨拙而又珍惜地把错过的时光一小块一小块拼凑起来。 尽管聚少离多,但杨熳对父母的感情,在漫长的分离中酝酿出一种更深的理解。 对于杨熳而言,尼泊尔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那是父母十年奋斗的第二故乡。她通过父母的镜头,看惯了尼泊尔的雪山与梯田;也从他们的讲述中,理解了他们工作的意义。乖巧懂事的她,用自己的努力和上进告诉父母,虽然他们不能时刻陪伴在身边,但他们用奋斗与担当,以另一种更为深沉、厚重的方式,始终陪伴在她的身边,给了她成长的力量。 这份理解也最终成了她职业选择的答案。她要到父母奋斗了十年的地方,看看父母口中念叨了无数次的崔树里河,亲手触摸由父母参与建设的工程。入职六局后,她主动申请奔赴尼泊尔上崔树里项目。原来的夫妻档升级为了全家福,这个家在遥远的尼泊尔团圆了。 在施工现场,杨新勇与同事探讨施工难点,研究解决方案,将电站的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黄丽精心组织的尼籍工人技能培训,助力当地培养建设人才;杨熳则熟练地操作设备采集最新的测绘数据,为BIM建模做好准备。三个人在不同的岗位,恪尽职守、各自闪耀,又彼此共鸣,一家人正以一种新的方式,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晚饭的餐桌上是这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光。杨熳会兴奋地讲起如何用BIM建模优化设计,杨新勇和黄丽在一旁听着,时而好奇发问,时而为女儿的成长倍感欣慰。对于杨新勇和黄丽来说,十年的坚守,在这一刻有了新的意义。 一代人的坚守,感染着下一代人的选择。从夫妻并肩到全家携手,两代接力,在共同的使命中书写着无声却最动人的传承。他们的故事是“一带一路”上无数建设者家庭的生动缩影,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闪光的身影,汇聚成了中国电建海外事业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 ||||
| 【打印】 【关闭】 |
| 浏览次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