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六局奋斗者】王圣军:以专业守初心,用奋斗铸匠心 | ||||
| ||||
大型和超大型的压力钢管、各类闸门、拦污栅、启闭机……这些水工金属结构产品与王圣军的职业生涯紧紧相连。参加工作十四年来,从技术员到总工程师,他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攻坚克难,以精准的工艺雕琢每一件产品。冰冷的钢铁,因他的专注与坚守而有了温度。 云南羊雄山风力发电安装工程、南水北调兴隆船闸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云峰大坝弧门及螺杆启闭机检修工程、丰满水电站大坝过鱼设施制作工程……提及参建的工程,王圣军如数家珍。 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兴隆水利枢纽船闸工程,他参加了公司第一个人字门、L型门机的安装技术管理工作;在大兴川电站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中,他提出采用80吨汽车吊布置在溢流道交通梁上进行弧门及支臂吊装的方案,解决了泄洪底孔过流,无法在坝下进行常规吊装的难题;在闸门、拦污栅等金属结构制作过程中,他研发的加工装置,解决了潜孔弧门面板整体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难题……一项项技术难题,在他的创新突破下迎刃而解,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业主满意的技术答卷。 “工程人的严谨,就是要用数据说话。”这是王圣军常挂在嘴边的话。王圣军带领技术团队扎根生产一线,从原材料下料开始严格把控,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创新加工方法、完善质量管控,不断提升产品制造精度和品质,让每一件出厂产品都经得起时间和工程的检验。他提出“1234”质量管理控制法,将质量管理由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变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在芝瑞抽水蓄能电站7100千牛固定卷扬式启闭机的制作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设计图纸中固卷起升高度为127米,这个卷扬起升高度不足以将闸门吊装出孔口,卷筒容绳量和钢丝绳长度不能满足现场使用工况,这种超大型设备一旦设计、制作出现错误,后期将很难进行改造,即便能够改造,成本和难度不亚于重新制作一台新设备,若未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认真计算启闭机实际载荷、减速机输出力矩、制动器制动力矩、电动机转速及功率、钢丝绳载荷等参数,整理出多个启闭机优化方案。经过反复论证,他坚持将启闭机扬程修改为131米,并创造性地提出将动滑轮倍率从2×6提升至2×8的技术方案,不仅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可靠,更为项目节省了成本,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的双赢。反复计算与验证,不是源于直觉,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十四年如一日的专业沉淀与工程实践。王圣军的每一个技术决策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演算推敲和现场验证。 “制造是安装的基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王圣军的职业坚守。他推动创建了一套详尽的水工机械厂常用金属结构产品的审核清单,其中涵盖了闸门、拦污栅、埋件、启闭机、压力钢管等关键组件的详细审核内容。技术人员依据该清单逐项进行细致审核,从而保证了审核过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组织技术人员完善了《水工机械厂工程技术部标准化管理制度》《水工机械厂工程技术部标准化管理流程》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标准化制度,为水工机械厂的技术管理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他带领技术团队研发的1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工程建设中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8项QC 成果获评中国电力建设质量协会、辽宁省建筑业协会等一类、二类成果奖。 水工机械厂不仅保持着传统制造优势,更在智造领域不断突破。他们研发的新型加工装置提高了潜孔弧门面板加工精度,创新的焊接工艺使不锈钢材料UT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