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六局奋斗者】许东:三十年初心如磐,匠心似炬映群山

时间:2025-08-18 信息来源:轨道工程公司 作者:王 欢 字号:[ ]

在公司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广大一线建设者以岗位为阵地,以行动践初心,在公司承建的一项项重点工程建设中,敬业奉献、创新实干。

本期人物:引江补汉工程土建施工三标项目  专业总工、一级工程师  许 东

从辽宁白石水库起步,三十年间,他走过湖南关门岩水库的山路,蹚过云南大盈江水电站的溪流,也吹过新疆戈壁滩的风。

“在生命中,与你有缘分的东西,不管多晚都不会错过。”许东口中的“缘分”,便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重器——TBM。

2012年,许东任辽宁省某供水工程四段三标TBM项目总工程师。项目掘进应用的TBM由国外进口,许东对它“慕名已久”。面对全新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项目部需要对TBM进行翻新改造,这也是国内对TBM设备进行翻新改造的首次尝试。项目部组建技术攻关团队,进驻厂家,积极参与改造工作。改造工作几经波折,技术上“受制于人”常常让他窝一肚子火。

回想起这段经历,许东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核心技术必须牢牢地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在未来的施工中,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暗暗立下的誓言。

“只有对设备足够了解,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他跟自己较上了劲,一本反复翻看标记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技术》、替换下来的旧零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密封圈……都是许东的“掌中宝”。他抓住机会参加外部培训,多次组织技术培训,与技术团队分享所学。

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四段三标在项目沿线9个标段、8台TBM施工中,第一个顺利精准贯通,并创造了开挖速度最快、故障最少、精准度最高的纪录。

2015年,许东与他的“缘分”又出现在了新疆广袤的戈壁滩上。这一年,许东40岁,与他并肩作战的TBM也已经“13岁”了。同是“老将”,携手再战。

新疆KS输水工程采用“一洞双机”、长距离、独头掘进的施工方案,两台TBM同时长距离掘进,这在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施工难度及方式在世界隧洞施工中尚属个例。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许东与技术团队再一次直面挑战。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许东带领技术团队,积极开展TBM智能化、绿色化、创新性研究和应用。为了提高组装效率,应用分段组装技术,实现了地下洞室两台TBM设备同步、快速组装。

支洞施工遇长大软弱泥化岩断层,TBM在长距离、大坡比、大洞径隧洞顺坡掘进中进行尝试和突破,大坡度步进面临重重困难,卡机风险极高。他创新提出“逆坡排水+动态支护”方案,研发了“一种反坡排水截流装置”,用型钢栈桥搭建截流系统,解决了TBM顺坡掘进逆坡排水排渣难题,确保了TBM顺利掘进。

针对TBM独头长距离通风及出渣难题,他通过多方调研和严谨的计算分析,研发了“一站式压入通风系统”,高标准地实现了通风要求;组织研发了智能安全管控监控系统、隧洞自动排水及监控系统、“一洞双机”长距离供电与通讯系统等,确保了TBM在复杂地质条件及严寒天气环境下稳步推进。

施工中形成了“大坡度穿越软弱岩层TBM施工技术”“长距离大坡度隧洞敞开式掘进机顺坡掘进施工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奖,他受邀在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组织的“第九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将最“黄金”的八年,洒在了新疆广袤的戈壁上,践行着他对职业的坚守和情怀。

2023年,他转战国家战略工程——引江补汉项目。面对国产重器,他更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他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智造行动”,积极推动隧洞全工序机械化作业,引入三臂凿岩台车、智能衬砌台车等先进装备,并建设了自动化钢构件加工厂和仰拱预制厂,为工程建设注入强劲的“智能动力”。

当前,“江汉新石器号”在湖北荆山深处奋勇向前,许东与他的技术团队也在奋力“奔跑”,为“江汉新石器号”扫除掘进路上的潜在风险,为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许东(右一)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