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局好青年】白亮——在超级工程中,勇敢书写“攻坚日记” | ||||
| ||||
“千米!千米!”当刀盘划破眼前的岩石,TBM操作手的欢呼声也瞬间响起,操作室的大屏幕上精准地显示出了掘进里程,公司参与研发制造的国产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江汉新石器号”掘进的首个千米目标顺利实现。 白亮听到自己的心“怦怦怦”地跳动着,从设备监造到破岩千米的“成人礼”,他伴随着“江汉新石器号”从无到有,从图纸变成现实。这一刻,隧道深处传来的每一次震动,都在回应着他的心跳。 2018年,刚入职的白亮被选派跟随监造团队到乌鲁木齐,边学习边参与TBM监造。监造工作本身就是一场关乎超级工程命运的“大考”,这是极其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在监造中,他发现同期的监造人员一眼就能发现焊缝的瑕疵,徒手就能画出原理图,通过声音就能迅速找到故障点……这给了他很大压力,他意识到工作中有些东西不是靠别人教的,要自己悟才行。 他积极参与团队学习,在了解到项目前期勘探人员住帐篷、探戈壁的艰辛之后,他深受触动。新疆项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监造团队必须确保这两台设备到达工地后扛得住、打得赢,不能有任何先天不足,这是监造人员的使命和责任。隐隐约约间,他的心中萌生了对岗位的敬畏。大浪淘沙,淘去的是浮躁与迷茫,留下的才是坚韧与赤诚。 想通这个道理后,他不再满足于“听话”了,而是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辨识一颗螺栓的型号、读懂一道焊缝的评级开始,将汗水挥洒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对着图纸和说明书,把白天零散的碎片一点点拼凑起来。 结束监造,回到新疆参加项目建设时,白亮任TBM操作手。他将监造时积累的每一个零件知识、每一张图纸记忆,全部转化为精准的操作,他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数据的微调,预判前方岩层的变化、刀盘的健康状态等,精准地调整推力、扭矩与转速,驾驭着TBM稳步前行,与团队一起顺利实现了隧洞的精准贯通。 2023年,白亮跟随团队转战引江补汉土建3标项目。新疆项目的施工经历,已然让他在刀盘旋转的轰鸣声中成长为TBM施工管理骨干。 引江补汉工程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地区三地,将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紧密相连,是我国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标志性工程。应用于掘进施工任务的“江汉新石器号”是国产最大直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 有幸参建这样的超级工程,白亮感到无比自豪,更深知肩头责任重大。对他而言,这不仅是职业生涯的新高度,更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国家使命。他多年磨砺所沉淀的所有经验、技术与信念,找到了最广阔的施展舞台。 有了坚实的TBM操作及团队管理经验做基础,这一次,白亮深度参与了监造工作。他结合项目实际,在刀盘系统、护盾系统、导向系统设计等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江汉新石器号”首创TBM沉浸式智能掘进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关键性建议,他全程跟踪核心部件的制造与组装,确保了这一创新系统从理论蓝图到工程实体的高效、精准转化。 2025年3月,“江汉新石器号”正式进洞掘进。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强岩爆、大断裂、软岩变形、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等多重挑战,白亮带领TBM操作团队,依据实时数据与丰富经验,精准调控掘进参数,灵活运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成功穿越多个高风险段,驾驭着这台“国之重器”,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创造了单月进尺360米的掘进纪录,顺利实现了首个千米掘进目标。 在每一次掘进、每一米进尺中,白亮稳稳地扎下了根,勇敢地书写着他的“攻坚日记”,在岩壁上镌刻下了新一代六局青年的责任与梦想。这种精神和担当,如地下奔涌的暗河,静默却充满力量。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