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局好青年】刘拓:行舟逐梦,匠心筑梦十二载

时间:2025-03-13 信息来源:华东公司 作者:张铭文 字号:[ ]

当青春与钢筋水泥碰撞出理想的花火,十二载春秋的刻度丈量着建设者走过的万里山河;从毕业时稚气未脱的少年,到如今沉着稳重的青年骨干,刘拓始终保持着作为建设者的初心和对工程事业的热忱。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勤奋,方能成就非凡。

筑基之路,崭露头角

201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刘拓怀揣着对事业的激情与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鞍山达道湾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项目既有老厂改造,又有新建建筑物、构筑物,还涉及工艺管线、设备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及自动化仪器仪表安装等多个专业领域,施工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具备对各环节、各业务面的协调能力。

初入职场,面对全新的施工领域和复杂的工艺管道,他一度感到迷茫和挫败,工作中手忙脚乱。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避免不同功能的管道相互干扰、碰撞,是他必须首先攻克的难题。

东北人骨子里的坚韧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越挫越勇。白天,他背着图纸和技术资料,跑遍工区,虚心向技术干部和老工人请教;晚上,他守在办公桌前,熟悉图纸、规范,学习编写施工技术方案,强化CAD软件应用。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积极参与设计方案优化,制定问题清单,一条条梳理,一件件落实。

最终,他不仅与同事们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还为自己积累了坚实的基础。设计单位、鞍山市环保局及运行单位对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不断努力、矢志钻研的决心。

匠心专注,铸就精品

2018年,刘拓担任德清通航产业大楼FEPC项目总工程师。此时的他,已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了6年,成长为华东公司的技术骨干。

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项目团队中大多数人都是从传统水电项目转战到房建领域,经验不足。刘拓没有退缩,他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扎根现场,认真钻研房建技术知识,引导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成果转化。

他带头推进技术创新,组建了科技创新小组,坚持每周开展3次QC小组活动培训。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在项目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螺栓球网架安装合格率”等相关成果斩获国家级、省部级QC奖近10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项。

成绩面前,刘拓和团队并未止步。他组织项目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BIM技术,成功完成了两个项目的建模工作,优化了图纸方案,降低了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德清通航产业大楼FEPC项目获评“浙江省湖州市优质工程奖”“建设单位工程建设先进奖”。刘拓个人也获评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中青年技术标兵”“沈阳市优秀工程师”等。

秉承初心,迎接挑战

2022年,刘拓担任商河县西城高中学校项目经理。这一次,他的身份从技术骨干转变为项目部的“大家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项目刚进场,就面临着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张等诸多挑战。

为了全面掌握施工情况,他带领项目班子集思广益,分析困局,对图纸和实地勘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积极对接设计单位,优化施工方案,有效规避了施工进程中可能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他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成功应用了智能人员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塔式起重机检测危大工程监管系统等11项实际应用监管设施和信息系统平台。

他搭建成长平台,组织项目技术青年对项目整体进行BIM建模,加快了施工进度,为多个单体工程提前完工夯实了基础,累计节省工期39天。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获评“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山东省‘双碳’典型先进集体”“济南市2023年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等,赢得了参建各方的一致好评。

人生如行舟,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工程人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初入职场时的青涩稚嫩,到独当一面时的沉稳干练,刘拓走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也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刘拓(左一)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