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党建引领“合”出新力量,同心文化铸就“新水工” | ||||
| ||||
2021年,公司通过“管理架构一体化、生产资源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方式,整合东港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水工机械厂资源,改革创新谋突破。 四年过去,这场改革已结出累累硕果。如今,走进焕然一新的厂房,焊花飞溅中可见成排的“党员责任区”标牌,工作推进会上,国家重点工程的进度表一字排开,领导班子、技术骨干、生产线工人拧成一股绳,党建引领与“同心文化”双重引擎驱动,催生了令人瞩目的聚合效应。 先锋领航,党建引擎提供不竭动力 整合之初,面对管理理念差异、生产标准不一、市场资源分散等难题,领导班子坚持通过每日晨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展现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和管理智慧。 市场即战场,有订单才有生存权。水工厂组建“投标管理先锋队”,班子成员划区域、分任务、定责任,构建起全员营销网络。近三年,中标金额实现跨越式增长,增长率高达446.51%,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新即未来,有突破才有发展权。党支部书记、厂长李野荒“领兵挂帅”,以“李野荒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担起技术创新及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近三年,技术团队开展科技研发8项,获评实用新型专利14项、QC获奖17项,发表科技论文约10篇,成果转化率达100%。 生产是根基,有质量才有话语权。总工王圣军牵头挂起“党员示范岗”的标牌,他组织创建了一套水工机械厂常用金属结构产品的审核清单,完善了一系列技术管理标准化制度,并提出了“1234”质量管理控制法,实现了产品质量管控可量化、可追溯,将质量管理由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变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同心聚力,文化铸魂共谱发展新篇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职工群众争当岗位建功标兵。水工机械厂领导班子积极践行公司“同心文化”,搭建职工成长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水工机械厂积极落实公司职工发展“双通道”,组建绩效考核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职工的工作表现、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位职工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整合以来,共有10余名职工通过管理通道晋升到更高的管理岗位;4名职工通过专业技术通道晋升为二级工程师或资深主管。 为充分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水工机械厂将绩效奖金与职工的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设立“创新奖”“安全奖”,加大对职工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奖励,以榜样力量激励全员奋进。 青年职工祝源禧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设备改造在施工生产中的应用”,为生产节约了超百万成本。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青年职工备受鼓舞,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互学互助、比拼赶超,在劳动竞赛、青年技术比武、技术创新会等活动中大展身手,形成“一种双丝埋弧焊机及焊剂回收机移动平台”“一种适用于超大件镗孔加工的装置”“提高低碳马氏体锥管焊缝UT检测一次合格率”“提高500MPa级压力钢管焊缝一次合格率”等多项技术成果。 为提升合同履约质量与实效,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水工机械厂创新推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实现从合同履约到售后服务全链条闭环管理。高峰期,25个在建项目同步推进,“项目专人”的系统谋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赢得诸多项目业主一致好评。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