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不弃心中的月光 | ||||
| ||||
夜色渐沉时,我总在追赶最后一班公交车。车窗外的月亮时盈时缺,有时是悬在楼宇间的一弯银钩,有时是浮在云层上的朦胧光晕。它沉默地跟着我,从公司到车站,从喧嚣的街市到寂静的归途,洒下一路温柔的清光。 从古至今,月光总是平等地洒在每个人身上。有人敬月光,苏轼不就曾把酒问青天,慨叹“明月几时有”吗?李白惜月光,他举杯邀月,对影独酌,将孤寂化作诗意。跨越了千年的羁绊,见证了历史的悲欢,月光依旧沉静如水。就像现在,在这座城市里,它照过写字楼里未熄的显示屏,掠过便利店值夜班的店员,也落在我手中那本翻旧的《月亮与六便士》上。 忽然又迷上了这本书。我觉得是缘于最近比较流行的那首歌。“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照着白色的山茶花微微开……”来自小镇的女孩,走在大城市的街道上,注视着清冷的月光,她不懂月亮和六便士哪一个才更重要,就像她分不清此刻的怅惘,究竟是来自城市的疏离,还是来自内心的犹疑,一如我这般青涩的迷茫。 公交车上的时光是独属于我的。我在书中陪伴着斯特里兰德抛弃了伦敦证券经纪人的体面,也全然不顾身后安稳的家室,只身投入那未知的、燃烧灵魂的绘画事业中,直至生命熄灭于塔希提岛。我自借着微弱的月光,沉浸在书的世界中,早已忽略了公车经过一站又一站,它晃晃悠悠地驶向终点,淹没在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中。月光如银,温柔地铺满了我手中的书页,亦如水流般浸润着我的心灵。 有时觉得,三十多岁的年纪,大概就是这样兵荒马乱的状态吧!一边是家庭,嗷嗷待哺的孩子,琐碎的生活;一边是工作,日日奔波辗转。我要努力地兼顾,在这中间寻找自己的“舒适区”,我要奋力向前,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但总要努力才是。 月光的晕染下,斯特里克兰德的故事更显出几分惊心动魄。月光无声,映照着书页,也映照着我的沉思。每个人心中何尝不都悬着一轮皎洁的月亮?只是这清辉,常常被脚边叮当作响的“六便士”遮蔽了。月光是心中的理想,那是从少女时就养成的梦;六便士是眼前的现实,也许是不得不低头的沉重。有人一直沉溺在梦里不愿醒来,错过了一趟又一趟的班车,踟蹰在原地;有人慌慌忙忙地跳上了班车,却错过了满地的月光。月光与六便士不能兼得吗?为什么总有几分遗憾? 后来,我明白了。书中的理想主义并不能全盘适合芸芸众生。我需要“六便士”,这是当下所有人需要面对的困境也好,现实也罢,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不能放弃心中的光,如果你觉得生活的琐碎和一地鸡毛无法逾越,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那份光亮。不要囿于书本的励志故事,现代女性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首先应该好好地规划自我,谁说六便士和月光不能兼得呢?,如果只是一味沉浸在失去一个、拥有一个的痛苦选择中,只能说你还不能领悟读书带来的真谛。 不要被书籍中的励志故事感动,而忘却批判,故事是别人的,评价是别人的,而选择怎么看是你自己的。人云亦云可能是对的,但不一定绝对正确。当下我没有放弃我所坚持的工作,尽管它与家庭的兼顾,让我身心稍有疲累,但是它带给我的是一种不能舍弃的安稳感。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尽管在工作与家庭之间都在磕磕绊绊,可是无论哪个时空中,她们都没有过放弃的想法,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完善,用笔触书写当下的困惑与前行,成长和成熟,无助到强大,洗礼与蜕变。 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在月光下的沉思,每一次在庸常中不放弃对美好的辨认与向往,都是对内心光源的虔诚擦拭。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藏在心底的月光,那抹光虽不耀眼,却蕴藏着在命运长夜里,将自己也化作星辰的勇气,俯身劳作时衣襟里仍兜住一缕月光,这样的日子才美啊。 生命短暂如朝露,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这世间纷扰,满地都是六便士的琐碎,可总有人愿意仰望月亮,追寻心中的光。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