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项目的绘图初航

时间:2025-08-12 信息来源:北方公司 作者:李佳玉 字号:[ ]

当飞机穿越云层,将我带到广东省台山市铜鼓村这片陌生的土地时,滚烫的空气带着海洋的湿咸扑面而来,感官被南方浓烈的气息包裹,仿佛瞬间切换了时空。两千公里的地理距离在此刻化为内心切实的震荡:这片山海之间的土地,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工作的主战场,从想象中的广阔工地浓缩到了项目部的办公室内。我面对的并非测绘仪器的沉重,而是屏幕上闪烁的、尚且陌生的CAD和南方CASS界面。一切从零开始。打开一张张承载着测量数据的图纸,复杂的线型、密集的标注、抽象的符号系统如同天书一般铺展开来。图纸中的等高线在我眼中只是交错的曲线,模糊了地形的起伏概念;那些代表桩位、边界的符号,仿佛都在屏幕里静静嘲笑着我的生疏。汗水悄然从鬓角渗出,压力感无声地在静谧的办公室里弥漫开来。面对冰冷的软件和精密的数据,那种“看不懂、使不转”的挫败感,远比想象的更需定力去克服。所幸,前辈们的耐心如同沙漠中的甘泉,从如何准确找到捕捉点,到软件如何使用,再到理解等高线间隔代表的实际高差......每一个微小的问题都能得到细致的解答。在无数次提问、聆听、尝试、修改的循环中,那些冰冷的线条、枯燥的坐标、神秘的符号,终于在笨拙的操作下渐渐有了清晰的含义和生命。

工作之余,食堂熟悉的乡音总能恰到好处地熨平内心的褶皱。得知做饭阿姨是辽宁老乡,那份惊喜瞬间拉近了与这片异乡热土的距离。一句热情满满的问候,不仅激活了味蕾的记忆,更是在高强度脑力劳动后,抚慰了心灵深处那抹对家乡的思念。同批报到的小杨和小耿,也从“新伙伴”逐渐变成了交心的好朋友,三人围桌讨论,小小一方食堂成了相互打气的温暖驿站。这份项目部特有的温情,成为了支撑我度过技术摸索期重要的力量。

此刻坐在工位上,我依然每天与CAD和CASS进行着或顺畅或艰难的对话,图纸依然会时不时带来费解的挑战。然而,心境却已悄然转变。不再畏惧如同密码般的图纸,也不再迷茫软件操作的繁琐指令。因为每一次成功的绘制、每一个读懂的符号、每一句前辈的点拨,都让我更靠近工程建设的真相。

这条路还长,技能尚待精进,但这台山初绘的航程,已在心海刻下了坚定而清晰的坐标。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