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姥爷的眼底到我的脚下:从见证到建设 | ||||
| ||||
记得那年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时,我正上初中,和姥爷并肩坐在家里的旧沙发上。当铿锵有力的步伐声从电视机里传来,姥爷的眼眶湿润了。这位“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们这一代真幸福啊!姥爷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现在看看,咱们的国家多强大!”社区组织志愿服务时他总是第一个报名;每当国家有大事发生时,他总会戴着老花镜认真读报,然后把剪报仔细珍藏进那本泛黄的相册里。那时,“国家”于我,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名词,更是姥爷眼中闪烁的泪光,是一位老党员发自内心的自豪。 如今,我已光荣地成为南方公司的一名年轻职工,在南方公司的会议室与同事们一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当装备方队驶过天安门时,我忽然想到——这些国之重器平稳行驶的道路,或许就有我们参建的高速公路;这些现代化都市的璀璨夜景,或许正由我们建设的水电站提供能源保障。那一刻,我仿佛理解了姥爷那份自豪的深意。 我的成长轨迹既浸润着姥爷那代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也与国家发展浪潮中的企业命运交织。公司近十年的发展,正是一部微观的中国进步史——从传统水电到新能源领域,从国内项目到“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公司的每一步跨越都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而我,从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参与建设的亲历者;从模仿姥爷在社区服务的小志愿者,成为了在工作岗位上践行责任的建设者。 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防实力,更是一个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正如徒步方队的每一步都需千锤百炼,我们每个工程项目的完成也需要无数建设者的匠心坚守。在南方公司工作的这一年里,我时刻以姥爷为榜样:像他认真对待工作一样,我认真对待每一份文件、每一个数据;像他热心帮助邻里一样,我尽心为一线工友提供保障服务。这种传承的精神,与阅兵场上展现的精准、卓越一脉相承。 当空中梯队划过长空,我想起公司承建的每个项目都在为千万家庭送去便利。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让我真切体会到姥爷那代人为什么能够无私付出。我不再是庆典的旁观者,而是时代的建设者;不再只是感受国家的强大,而是在亲手参与这种强大的锻造。 从学生到建设者,两次阅兵式的跨越,我的视角发生了根本转变。阅兵式上展示的现代化成就,背后是无数普通建设者的汗水与智慧,也承载着老一辈人的期望与梦想。我很荣幸,既继承了姥爷那代人的精神传承,又成为了这万千建设者中的一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这些年间,我从家里的沙发走到了建设一线,从听着故事的孩子变成了书写故事的人。这种身份转变让我真正理解了“国家”的重量——它不只存在于盛大的阅兵式上,更融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奋斗中,代代相传,永不停息。当我与同事们继续奔赴下一个目标任务时,我深知,我们正在为下一个十年庆典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就是对前辈们最好的致敬。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