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外,此心安处是吾乡

时间:2025-08-15 信息来源:西南公司 作者:张延辉 字号:[ ]

2025年7月9日,对我而言,这串数字不是日历上的一个普通标记,它是一张单程车票的票根,一头连着我心心念念的故土与亲友,另一头,通向一群素未谋面却即将朝夕与共的“陌生家人”。

1300公里的距离,也不再是地图上的一段标尺。它丈量着我从一个温暖的小家,奔赴另一个宽广“大家”的路途。我听过太多次,归乡的东北孩子,一看到山海关,心就定了,仿佛关外就是张开双臂的家人。可当列车真的驶过那座天下雄关时,我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那是一种复杂的滋味,有背井离乡的酸楚,更有初入未知世界的忐忑与迷茫。

作为一名水电六局的新兵,我很感谢公司用短短七天的入职培训,为我这个从校园象牙塔里驶出的小船,点亮了航向职场的灯塔。入职一月,感慨良多,有几点体会,已悄然刻在心里。

放下行囊,才能轻装上路。走出校门时,我的行囊里塞满了各种“装备”——奖状、荣誉,还有那些理论知识。我曾以为它们是我的盔甲。然而,当我第一次真正领到任务,哪怕只是整理一份简单的资料,才发现自己竟会手足无措。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校园的荣耀与光环,在职场的跑道上,会瞬间黯淡。真正的成长,是从坦然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开始的。于是,我开始学着放下过去的标签,以“空杯心态”学习,像海绵一样,去主动吸收这里的一切。

在试错中寻宝,在请教中成长。工作真正展开后,我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踉踉跄跄,免不了犯一次低级错误。有时是一个数据录错,有时是一个流程遗漏,每当懊恼不已时,等来的却不是批评,而是前辈们温暖的鼓励。领导会拍着我的肩膀说:“没事,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同事会耐心地在我的文件上圈出问题,一点点讲解背后的逻辑。他们没有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正是这一次次善意的纠错,让我在错误的废墟里,捡拾到了最宝贵的经验。

融入,从“看见”到“成为”。我开始“看见”这个集体的模样。每个人都是专注且严谨的,他们聚成一股合力,你一言我一语,一同攻克难关,这种“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办公室里每一个鲜活的身影。我被这种氛围深深触动,并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开始学着不仅把工作做完,更要把它做好;不仅独自思考,更要主动协作。

如今,窗外的天光换了一个月,我也渐渐跟上了这里的节奏。我知道,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起步,前方还有无数的山丘需要翻越。但此刻,我心里无比踏实。因为我庆幸,我的职场第一站,是在水电六局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

我相信,在这里,我终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六局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这个新的“家”贡献一份微光。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