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底片上的血与光——《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时间:2025-08-13 信息来源:制造安装公司 作者:刘 新 字号:[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电影《南京照相馆》宛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间。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那段沉重且惨痛的历史重新展现在大众眼前,让我们透过一家小小的照相馆,窥见南京大屠杀期间,无数普通人在绝境中挣扎、觉醒与抗争的悲壮画卷。

影片的故事设定在1937年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这里,本是承载着人们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的地方,却在日军的铁蹄下,沦为见证人间炼狱的场所。邮差阿昌,为了送出一封寻女信,意外错失逃亡机会,慌乱之中躲进了吉祥照相馆;照相馆老板老金,带着家人试图在这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跑龙套的演员毓秀,怀揣着电影梦,却也被战争的洪流裹挟至此;还有日军翻译官王广海,本想靠着讨好日军换取生存,却在命运的捉弄下,逐渐认清自己的立场……这些原本有着各自生活轨迹的小人物,因战争汇聚在照相馆,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从而揭开了一段惨绝人寰的黑暗历史。

当一张张记录着日军屠城暴行的照片在暗房的显影液中逐渐清晰,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砍头、活埋、凌辱……这些画面如同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撕扯着他们的良知。他们从最初的只想苟且偷生,到渐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揭露真相、守护历史的重任,内心的转变令人动容。

老金,这个原本只想着守护家人和照相馆的普通男人,在看到女儿眼中对战争的恐惧与疑惑时,在目睹同胞被肆意屠戮的惨状后,他的信念开始动摇。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活着,而是要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真相而活。他偷偷藏起底片,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周旋,哪怕知道前方是无尽的危险,也未曾有过一丝退缩。这种从平凡到伟大的转变,不仅仅是老金个人的觉醒,更是无数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缩影。

在影片中,有一幕场景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众人藏身于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遗憾自己还未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老金听闻,立刻用照相馆的幕布,为大家展示出北京故宫的宏伟、杭州西湖的秀丽、武汉黄鹤楼的壮美、万里长城的雄浑……大家一同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故土的热爱与眷恋,尽管身处黑暗,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却从未熄灭。这一幕,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战争多么残酷,都无法摧毁中国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正是这份深厚的情感,成了支撑中华民族穿越至暗时刻的强大精神支柱。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极为细腻真实。阿昌从一个胆小怯懦、为了生存不惜冒用身份的邮差,逐渐成长为勇敢无畏、为保护罪证不惜牺牲的英雄。他在面对日军的枪口时,最初的恐惧与颤抖让人揪心,但随着经历的不断增多,他内心的勇气与正义感被一点点激发出来。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日军斗智斗勇,完成了自我的蜕变。毓秀,一个一心渴望在演艺圈出人头地的女演员,在战争的磨砺下,也逐渐放下了名利之心,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她救助同胞、收养孤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善良与伟大。王广海,这个曾经被人唾弃的汉奸翻译官,在看到自己心爱的人遭受日军欺辱时,心中的男儿血性终于爆发,他不再甘心做日军的走狗,而是选择为了尊严和正义而战,哪怕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人物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战争的残酷洗礼下,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煎熬,最终实现了灵魂的升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与多面,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勇气、正义和爱国的真正含义。

从群体的层面而言,《南京照相馆》展现了全民族在抗战时期的觉醒与团结。起初,这些小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和目的,他们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利益,在战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然而,当他们共同面对日军的残暴罪行时,他们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保护那一张张记录着真相的底片,他们不分彼此,携手合作。翻译官偷偷送来关键情报,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罪证,裁缝铺老板连夜赶制运送底片的伪装包裹……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个体,因为共同的信念和对民族的责任感,结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抵抗网络。这种全民族的觉醒与团结,正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关键所在。它让我们看到,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放下个人的恩怨与利益,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汇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影片中,相片这一元素贯穿始终,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和平年代,相片是人们生活的记录者,它定格了幸福的瞬间,承载着美好的回忆。吉祥照相馆的墙上挂满了普通人的笑脸,新婚夫妇的甜蜜、孩子的天真无邪、全家福的温馨……这些相片展现了南京城曾经的烟火气息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当战争爆发,相片却沦为了日军暴行的记录工具和美化战争的虚假道具。

日军用相机拍摄下屠杀中国人的场景,将其作为“战绩”炫耀;同时,又通过摆拍“中日亲善”的照片,试图掩盖他们的罪恶行径。侵略者不仅在肉体上残害中国人民,更妄图通过篡改历史记忆来摧毁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而对于躲在照相馆里的人们来说,那些记录着日军屠城罪证的相片,成了他们必须守护的珍宝。

这些相片,是历史的铁证,是对侵略者最有力的控诉。它们承载着南京城的血泪与伤痛,也寄托着人们对正义和真相的执着追求。最终,这些相片在审判战犯的法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相片,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一种影像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影片结尾,那些被炮火熏黑的照片在战后被重新修复,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后,依然能够顽强地站起来,迎接新的生活。正如历史学者章开沅所说:“真正的历史教育,不是让后人记住仇恨,而是记住那些在黑暗中点燃灯火的人,记住一个民族如何从沉沦中站起。”《南京照相馆》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觉醒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决心。

在当今时代,《南京照相馆》的上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和平的世界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试图通过篡改历史、歪曲事实来误导大众,尤其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进行否认和美化。《南京照相馆》的出现,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要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坚定地捍卫历史的真相。它让我们明白,历史是不容忘却的,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铭记他们的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应该汲取奋进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像影片中的先辈们一样,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同时,我们更要积极传播历史真相,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惨痛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