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长安灯火照“遗憾”

时间:2025-04-10 信息来源:基地管理中心 作者:姜 鹤 字号:[ ]

周末的午后,阳光在纱帘上织就成金线,女儿突然发问:“妈妈,你有遗憾吗?”这声稚语如古琴弦颤,惊醒了时光的涟漪。我望着她额前碎发在光晕中浮动,恍惚看见自己近四十年的人生如画卷般在脑海中徐徐展开,那些欢笑与泪水,成功与挫折,一一浮现。

23岁,我攥着北上的简历在月台徘徊,最终怯懦将我退回故里,揉皱的车票像一句未出口的“留下”,在掌心印出褶皱的痕迹。若当初能够再勇敢一点儿,今天是否会有另外一种人生轨迹。这,算不算遗憾?

30岁,命运的天平在生活与事业间艰难摇摆。工作机遇又一次叩响门扉。彼时的我,正坐在产房外的长椅上,听着新生儿监护仪的滴答声,看着工作群里不断闪烁着的信息。那是同事们对公司即将搬迁省会城市的热烈讨论和满心向往,我心里五味杂陈。凝视着紧闭的产房大门,深吸一口气,我把事业和憧憬锁进了储物柜里。这,算不算遗憾?

37岁,在家长群里刷到“海淀妈妈”的作息表时,我正为两个孩子的数学错题本愁眉不展。那些“你若有我一半的努力……”的叹息,何尝不是用昨日的遗憾铸造今日的枷锁。这,算不算遗憾?

沉思过后,望着女儿眼中的期待,我决定换个方式和她讨论这个沉重的话题。就这样,我带着她走进了影院,看了那部《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的光影在银幕绽放,盛唐气象与诗人命运在我们面前铺展。走出影院,归途的暮色为城市镀上金边。女儿发梢跃动的金粉与我指尖相触,我问她:“你看到遗憾了吗?”女儿歪着头,认真地说:“看到了。李白一生都想在朝堂施展抱负,却总是不如意;杜甫一身才华,却有好多理想都未曾实现。”

我轻抚她的发梢,展开长安的诗卷:李白潇洒肆意,胸有大鹏之志,却始终仕途不顺,最终沦为阶下囚,孑然一身,他不遗憾吗?高适心怀报国之志,却屡次碰壁,蹉跎半生,暮年得志,面对少年时的困顿,他不遗憾吗?裴十二一介女子,文不输李白,武不输高适,只因女子之身报国无门,她不遗憾吗?最后说少年杜甫,他惬意灵动,最终只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不遗憾吗?而正是这些遗憾和裂痕,让盛唐的月光照进了千年后的今天。他们将自己的挫折、痛苦融入诗歌,让我们看到了李白失意时的豁达,高适对现实的悲愤,长安虽繁华不复,但诗韵永流传。“世事无常才是常态”,生活中,每份追求,都含艰辛,每种经历,都有缺失,抵达彼岸的人才懂,乐园里也有荆棘和沼泽,竭尽全力就无须悔恨。与遗憾和解,不是妥协,而是让未完成的诗篇在时光中继续生长。

地铁上,女儿枕着我的肩睡着了。睫毛在她的脸颊投下细碎的影,我望着窗外流动的夜色,电影结尾处那场盛大的烟火再度清晰浮现。这一堂课,她可能还需要用漫长的人生去认真领悟,当她学会与遗憾共舞,那么,每一段因遗憾而起的停顿,都将成为下一次起笔的铺垫;每一次与遗憾的狭路相逢,都是她磨砺灵魂、催生勇气的契机。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艰难抉择时,我希望,她能想起今晚的这场电影,想起长安城中诗人的坚守,想起我们一同探讨遗憾时的温暖时光。如此般,心怀坦然、坚定从容,让那些在遗憾灰烬中迸发的星火,照亮她未来的长夜。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