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小跟班到我家的“团宠” | ||||
| ||||
我与“面包”相识才五年,但“面包”与我家的缘分,始于十年前那个初冬的下午。 那时的我与老公还未相遇,命运的齿轮却已悄然转动,将这个小生命带入了我们的世界。当时,还是单身的小于先生在回项目部的路上遇到一个商贩捧着一窝小狗叫卖。冷风刺骨,他本打算匆匆路过,却被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绊住了脚步。那是一只毛色金黄的小狗,眼神里透着无助与期待。于是,他停下了脚步,50块钱,这团小暖黄便成了他在工地的小跟班。 我曾经问小于先生,为什么会起“面包”这个名字呢?小于先生一本正经地解释:总该有个名字吧?叫“小狗”太随意,叫“旺财”又太普通。当时,他正好拿了一块奶黄小面包喂它,觉得它们特别像,便取名“面包”了。还真别说,随意成“经典”,现在我们家最响亮的名字就是“面包”,每次喊起来,便觉得温暖和柔软。 工地的生活虽然忙碌也很枯燥,但“面包”总能带来一丝温暖。中午下班时,一打开宿舍门,它就像一颗“小炮弹”一样冲过来,尾巴摇得像拨浪鼓,哼唧着用头蹭着他的鞋,说不出的亲热;山里的夜晚寒冷刺骨,“面包”就趴在小于先生的腿上呼呼大睡,陪着他绘图做计划,温驯又可爱,又像一条小毛毯,温暖着它的主人。 项目部终归不好养着“面包”,小于先生便趁着过年放假将它带回了老家。公婆都是喜静的人,平时生活很充实,本不喜欢小动物,可“面包”却俘获了他们的心。一张张“面包”淘气的、可爱的照片,不时传给远在项目的小于先生。跟小于先生相识后,看到他手机里的一张张“面包”的照片,我忍不住调侃他还真是个“奇葩”,别人手机里都是女朋友的照片,它却全是狗狗的,真是难怪他至今仍是“单身狗”喽! 谁知,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我成了“奇葩”的女朋友,于是,当我第一次正式拜访公婆时,我与“面包”也正式见面了。拉开门的瞬间,一团暖黄色的影子突然从沙发上向我袭来,仰着脑袋用鼻尖拱我的膝盖,用它温热的舌头轻轻舔着我的手腕,不认生倒像是老相识。 女儿出生以后,“面包”有了新玩伴。它每天都要守在卧室门口,眼巴巴地向屋内望着。只要门一打开,它便迈着轻快的小碎步走到床边,前爪搭在床边,伸长脖子,小心翼翼地嗅着闺女的气味。女儿躺在床上,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它,小手在空中挥舞,嘴里咿咿呀呀地打招呼。“面包”也不害怕,歪着脑袋静静地看着她,喉咙里发出轻柔的“呜呜”声,仿佛在和她轻声交谈。 现在,她们两个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大一小经常趴在飘窗上晒太阳。“面包”忠心地守护着女儿,女儿也牵挂着“面包”,每天清晨,女儿总会把自己的饼干掰一半给“面包”,在她的心里,它就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很重要很重要。 水电人的家,在图纸延伸的方向。我们早已习惯了随项目辗转的生活。这些年,“面包”也跟着我们几次搬家,它就像图纸上的一条线,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把我们这个家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每一个新的落脚点都充满家的温暖。 十年时光,当初的小狗变成满是白须的老犬,“面包”见证了新生命的啼哭、水电人的“迁徙”、三代人的磨合。它用毛茸茸的身躯,将工地板房与城市公寓、工作艰辛与家庭温暖,缝合成永不褪色的记忆。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