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传承 | ||||
| ||||
三月的风还裹着料峭,敬老院的廊檐下却挤满了春意。老人们将皱纹折成笑纹,在雷锋日的阳光里舒展成一片片新叶。我捧着那株三七折枝站在廊前,恍惚间看见时光在绿意里流淌,从他们的掌心,蜿蜒至我的指间。 3月5日雷锋日,我跟着水电六局志愿者团队来到敬老院。推开门的一刹那,迎接我们那欢快的音乐如溪水般漫过门槛,老人们的房间比想象中明亮,八十六岁的刘奶奶穿着米色绣银丝暗纹的中式对襟衫,端坐在椅子上打着节拍,看到我们到来,她拉着一名志愿者的手说:“我记得你,你之前也来过,还给我们拍合照,今天又见到你了,真好!” “当年我们给军属挑水劈柴,可没现在这些讲究。”坐在轮椅上的党员陈爷爷的讲述让原本喧闹的室内寂静下来,“雷锋精神就是要把人民揣在心窝里暖着,像揣着块热乎的烤红薯”。如今他坐在轮椅上,脊椎弯成老竹,但依旧为同住的伙伴读新闻、伺候花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眼神中依旧跳跃着如青年人般的赤诚。 院长特别为我们介绍了几位“银发志愿者”,成员皆是住在敬老院里精神矍铄、热心公益的高龄长者,最年长的已有95岁高龄,他们秉持着“老助老,心连心”的互助理念,将养老院打造成温暖港湾。步履稳健的志愿者每日穿梭于各个楼层,为卧床老人递送餐食;轮椅上的志愿者用布满皱纹的双手为失能同伴整理衣被;擅长书法的老爷爷定期开设书法课,带着老伙伴挥毫泼墨间重拾生活意趣。 王奶奶执意要将窗边的三七折枝送我,苍老的手指捏着剪刀“咔嚓”剪下最茁壮的一枝,“这草药最好养活,前段时间落了一叶在土里,我没管它,你看,又长出来一棵新的。”她指着一株初展枝叶的小苗对我说。 三七藤正沿着不锈钢防护栏攀爬,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地落在地面上。王奶奶又拿出一袋爆米花,“这是昨天我特意让我儿子带来的,想着今天给你们吃,别客气,多吃点”。王奶奶慈爱地将爆米花放在我的掌心,那些经历九十寒暑的沟壑,温柔地嵌入我的生命线,恍惚看到二十年前的老屋里,外婆也是这样吹凉刚出锅的发糕,放在我的手心。 归途的班车上,我望着报纸中珍重包裹的三七藤蔓,褐绿色的主枝上生长着嫩绿的新叶,卷曲的枝桠依旧保持着向上的姿态,昨夜查阅的那些半个世纪前的雷锋手写读书笔记突然有了温度,让我恍然懂得,镌刻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图谱,原是这般如藤蔓般生长——不必声张地缠绕过钢筋水泥,在年轻掌纹与苍老掌纹相触的瞬间,将先辈们的春晖续进了新时代的叶脉里,在某个更明亮的春日里,悄然萌蘖。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