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烽火到企业攻坚——没有一场胜利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时间:2025-09-04 信息来源:南方公司 作者:关 晟 字号:[ ]

今天,我们集中观看了“九三”阅兵式。

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仰望战机掠过长空,聆听步伐震动大地,曾经看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只有历尽灾难、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才有刻骨铭心的‘翻身感’。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种感受是后来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青年们无法体会得到的,他们认为中国本来就是这样的。”

从一穷二白到走上世界舞台,从伟大胜利到伟大复兴,那是一代人的隐忍、一代人的牺牲、一代人的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是无数先辈在艰难岁月中的披荆斩棘和艰苦奋斗。

每次观看阅兵,总能回想起1999年的那个秋天。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恰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即将迎来千禧年的大庆阅兵,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写观看阅兵的观后感。那时的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当解说员说到“此次阅兵展示的武器装备绝大部分都是国产”时,我虽然年纪小,还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就是会莫名地感到心潮澎湃,特意把这句话写进了作文里。后来逐渐明白,从开国大典时阅兵“万国牌”装备,到1999年阅兵时国产武器成为绝对主力,再到今天阅兵仪式上人民军队在武器装备、力量结构、作战理念等方面的全面现代化,这中间跨越的不仅是76年的岁月长河,更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更是面对资源短缺、内忧外患的信念和坚持。当年那种单纯的自豪感,如今在我心中有了更深刻的分量,那是一种读懂来路后的敬畏,也是一种看清方向后的坚定。

回首六局自1958年建局以来的征程,何尝不是一部在逆境中开拓、在困难中崛起的奋斗史诗?从东北白山黑水间的起步,到转战大江南北的艰辛;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摸索,到市场浪潮中的跌宕;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单一水利水电施工到国际化、多元化战略实施;从传统老牌央企的经验积累到现代公司治理的创新开放;过去六十七年的发展历程同样是在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进化中发展壮大。我们曾啃过最难啃的骨头,建过最艰巨的工程。但正是经过几代六局人的坚持与拼搏,用双手和肩膀扛起了企业的未来,将六局打造成今天拥有雄厚实力和卓越声誉的大型企业。

如今六局,任期制契约化考核、全员绩效管理、项目全周期考核、职业发展双通道、星级项目经理评选、骨干员工持股等多项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特点的改革举措先后落地,短短几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荣获多项国资委和股份公司级荣誉,特别是在行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仍然出台多项人文关怀举措,将“为企业谋发展、为职工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贯彻到底。

这一切成就,不是命运的馈赠,而是奋斗的结晶!

南方公司,是我在六局工作和服务的第二个团队。作为六局在大湾区的发展支点,“区域化、专业化”战略的重要落子,南方公司也正走在一条属于自己的“长征路”上。

2016年茅洲河畔扛着设备治理污水,新环境、新业务、新要求,没有吓退我们;2020年磨碟河连轴转139天创造业界奇迹,多少职工在攻坚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坚守到最后;2022年借着国家能源战略的东风,新能源业务取得首次突破;2023年拿下百亿订单破纪录,获得六局首个市场贡献奖……哪一场胜利,不是用汗水浇灌、用拼搏铸就?

我们曾像先锋一样,勇往直前、插旗攻城;曾像生命渴望氧气一样,寻求改变、追逐成功:从北方到南方,从偏远山区到一线城市,从传统水利水电到市政新能源,从熟悉领域到新兴业务——哪一片市场,不是靠信念开拓?哪一处履约,不是靠担当站稳?

然而,正如抗战不是一帆风顺,企业发展也不会永远坦途。曾经靠“拼”赢得的市场与荣誉,如今正面临新的考验:

市场端,订单同比下滑、行业内卷、竞争白热化;

资金端,应收应付高企、现金流承压;

履约端,安全质量问题频现、合规防控不足;

队伍端,部分干部“躺平畏难”,没了当年的“开荒劲”……

仿佛陷入一场“围困”,但这困难却不是来自于敌人的封锁,而是我们自身思想的松懈、斗志的消退、担当的弱化。

“越是艰难心愈奋,笑迎风雨斩阎罗。”越是艰难时刻本应比平时更努力、更付出,而现在有些同事反而知难而退,在舒适区中困步不前,已没了当年开荒拓土时“逢敌必亮剑”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

当有人把"业主没钱,回款太难"挂在嘴边时,想想红军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在枪林弹雨中攀着铁链前进,谁会因为"敌人火力太猛,桥太难夺"而停步不前?

当有人把"事情繁杂,没空收尾"当成借口时,想想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志愿军将士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谁会抱怨"敌人太多,阵地难守"?而是用血肉之躯坚守43天,创造了防御作战的奇迹。

当有人把"合规要求太多,束缚手脚"当成理由时,想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人说"规矩太多,影响作战",反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眼前的困难,与先辈们生与死的考验和绝境相比,我们有何理由退缩?

回到今天的阅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个民族从屈辱到挺立、从贫弱到强盛的奋斗史诗。

我们要继承的,是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屈精神;我们要学习的,是那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创业勇气;我们要弘扬的,是那种“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实干作风。

我们不要忘了,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是在大山里钻洞子、在河道里清淤泥、在荒地上建新城;是靠一批又一批的前辈们——用青春换工程,用坚守换履约,用信任换市场。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奋斗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制度的保障、文化的滋养和价值的认同。我们要让绩效导向真正“钉准价值刻度”,让激励资源向一线、向艰苦地区、向奋斗者倾斜;要让每一个在高原戈壁、广袤山区、深夜办公室拼搏的同事,既收获尊严,也分享成果;既肩负责任,也感受温暖;要让真正创造价值的人成为榜样和英雄。

如今面对的局面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信念,比金钱更重要;血性,比资历更珍贵;活着,比面子更根本。我们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干部带头冲、党员站出来、全员齐上阵!

1930年面对队伍中“红旗还能打多久”的困惑,毛主席以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中国革命比喻成“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今天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不完全在于条件是否充分、环境是否顺势,更在于曾经创造过业绩、取得过成功的我们,是否依然相信?在于当经历过种种无奈、打击、甚至失败之后的我们,是否依然能保持志气、骨气和底气,不屈不挠、不卑不亢。

六局从历史中走来,南方公司正在路上——

烽烟淬火铸铁肩,千钧重压脊不弯。

破浪何惧风涛险,敢教日月换新天!

只要我们不忘来路、不惧风雨、不丢初心,就一定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把应收账款变为现金流,把市场压力转为新订单,把战略项目做成品牌标杆!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

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

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看似平凡,却正在书写南方公司的历史;

我们每个人的坚持,看似微小,却正在塑造六局的未来。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

这份担,我们一起扛。

这道关,我们一起闯。

这个家,我们一起守。

面对未来,我们渴望胜利,也必须胜利!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