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施工,筑造现代物流园区 | ||||
| ||||
华中承建的裕程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是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 “千项万亿” 工程之一,位于舟山市嵊泗县小洋山、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工程占地面积为49.6179万平方米,总建设计容面积约86.5万平方米,范围内建筑面积约16.23万平方米,是洋山深水港上第一个集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于一体的物流园区,洋山港区总部型物流基地和运营中心。 华中公司承建内容包括一栋综合楼、五栋冷库、四栋仓库、两个卸货平台以及室外总体等建安工程。 初见平平,内藏乾坤。填海地基及特殊的气象条件,让建设物流园区这件“小事”变得不简单了。项目部以“三招”应“两难”,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打开“透视眼”搞建设,创新赋能、攻坚克难,项目建设稳中快进,火热的建设场景冲散了冬日的寒霜。 岛域施工,项目面临“两难” 气候多变,台风多袭处境难。小洋山岛及其周边海域全年常有大风和浓雾天气。夏季,该地区易受台风侵袭,冬季则受寒潮影响。自项目开工以来,先后遭遇了4次强台风袭击。今年9月,项目遭遇一级台风“贝碧嘉”的猛烈袭击,给桩基工程、承台施工以及风机吊装带来了极大挑战。 地层复杂,挖孔成桩填基难。 施工区域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冷库区基坑开挖施工中,地下水位标高3.5米,比基础承台底开挖面高出了2.6米,降水、开挖、支护均面临较大困难。 施工区域软弱淤泥且碎石宕渣层埋深较深,桩基础施工容易出现漏浆、块石层连续坍塌等问题,因地层复杂,桩基础成孔时间长,成桩难度大;块石层分布不均,部分施工区域曾为遗留的防浪堤,进一步加大了桩基施工的难度。 攻坚克难,项目应对有“三招” 面对困难与挑战,项目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技术潜力,解难题提效率。 开展“攻坚行动”保施工。项目部根据气象预报,合理调整工序,集中组织吊装作业,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成立党员先锋队,不良天气条件下施工,采用“党员干部带班制”,带头攻坚克难。精心编制应急预案,组建应急小组并多次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参建人员应急能力。 应用BIM技术提质效。裕程国际物流园区项目综合办公楼、仓库、冷冻库等各个单体建筑均精心规划。冷库区融合了门式刚架与钢框架的双重优势,构建出既坚固又灵活的储存空间,抗震等级最高达到了四级。 项目部组建创新创效技术专研组,应用BIM技术,精准模拟施工流程,超前预判潜在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精确计算出了各类资源的需求数量,优化了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 应用BIM模型进行了梁、板、柱的碰撞和机电管道模型的嵌套碰撞模拟测验,提前掌握了管道碰撞情况,为现场施工提出了针对性优化方案,并为后期质量追溯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创新成桩技术增“底”气。项目部研发了“一种适用于软弱淤泥且碎石宕渣层埋深较深地层机械旋挖成孔灌注桩成桩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 “基于填海地基灌注桩双护筒处理复杂地质施工工法”,采用双护筒工艺,有效避免了填海地质流沙层对桩基孔径的侵蚀作用,保障了桩基的稳定性。 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适用于土质松散且高含砂率的地质混凝土灌注桩最优泥浆参数”,为灌注桩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研发了“水泥毯铺垫的泥浆池防护技术”,针对松散地层发挥了良好的护壁防护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研发了“针对墙体砌筑的可调节大小的专用取砖夹”,有效提升了砌筑工程的施工速度;研发了“应用于路沿石搬运的基础装置”,操作简单,效率翻倍,保障了路沿石安装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基于项目的良好履约,成功实现了“以现场拓市场”的二次经营目标,以舟山裕成国际物流园项目为“支点”,在舟山又连续中标5个项目,巩固了区域市场,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借势“新基建”,谋求新发展。华中公司将紧跟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央企责任担当,落实公司部署,积极参与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各地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示范园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
|